首页媒体报道报道详情

风险投资从来不投风险

来源:我查查 时间:2013-01-31

本报记者/ 周可 摄影/ 陶辰

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用户数突破5000万大关,成立仅两年多的“我查查”正“低调”并飞速地成长。“我查查”是一款颇具新意的手机应用软件,让许多智能手机用户又拾起了购物前“货比三家”的老传统。打开“我查查”,用摄像头扫描商品条形码,就能知道这个商品在哪里买最便宜,质量好不好。

这款广受好评的比价软件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目光,风投、资本源源而来。然而,据“我查查”CEO赵立新说,当初开发“我查查”,只是其在芯片研发主业之外的“余兴节目”。赵立新说,移动互联网的第一要素是好玩,很多应用从好玩到完全的实用是需要时间的。赵立新,这个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信息查询平台的芯片研发产业领军者,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将商品信息传递到每个手机用户手中,实现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延伸。

盈利是免费应用软件的一大难题

侨报:免费条码扫描工具应用的盈利模式在哪?

赵立新:在PC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其变现能力同样被质疑。随着市场的发展,多种盈利模式获得了成功,同时培育了中国几大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互联网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移动互联网也将在未来几年发展出好的商业模式,包括现有PC互联网商业模式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以及创新的移动互联商业模式。

作为一款免费的工具类应用,盈利模式永远是难题。如果不能构建足够高的壁垒,在中国市场不仅很难盈利,甚至很难生存。即使是效果广告,工具类应用的转化效果也不高。免费的工具类应用必须想更多的办法来变现。相比其他条形码扫描应用,我们专注于商品比价,除了线下比价,还建立了类似一淘这样的在线比价系统,与电商公司合作,用成交量分成。目前,我们每天为京东商城、卓越等电商网站带去几千单客户,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成交分成将成为我查查的主要赢利模式。

对于一款条形码扫描应用软件来说,竞争对手很多,要想保持行业领先,必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耐心而大胆地抬高门槛。“我查查”用了三年时间抬高行业门槛,其一是自主研发识别芯片;其二是拥有高性价比的装机渠道;其三是建立线下比价数据库。没有一个工具类应用再去做像我这么傻的事了,即使做也晚了。预计,我们两年后或达到收支平衡。

侨报:我发现你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却没有做大量的市场推广,打广告难道不是这类企业必需的手段?

赵立新:回过头来看,我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定要做广告,“烧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受资金限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当初做也的确比较辛苦。在初期打广告的好处是可以从同行中快速崭露头角,为消费者熟知,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后,同类小企业或后起的企业能被迅速边缘化,两极分化更明显。

商家应将二维码融入产业链

侨报:市场大,但行业门槛不高,目前最需要瞄准的客户群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赵立新: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白领在家乐福用“我查查”扫描一桶花生油,发现一千米外的沃尔玛的价格比家乐福低多了,他很可能会节省时间还是买家乐福的花生油。但是对于家庭主妇、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就一定会转去沃尔玛,而且还会觉得“我查查”很好用。这就是我查查的目标用户。不过,中高端用户同样需要比价,比如线上比价和扫描礼品等。

中国智能机用户中,千元机用户将越来越多,“我查查”市场很大。而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加高行业门槛,还有就是让老人和没有智能机操作基础的人学会如何使用条形码、二维码,建立扫描比价的使用习惯。这可能需要5至10年的时间。

侨报:目前二维码产业发展的障碍在哪?如何打造这条产业链?

赵立新:目前国内的二维码产业,人们刚刚开始尝试,基本的技术屏障被解决了,很多商家也开始逐渐接受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新连接形式。但二维码真正能够成熟商用,还有两个障碍。首先,一买东西就刷下二维码查询产品信息、价格或付费,目前消费者还没有这样的习惯。从技术角度讲,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千元智能机中的摄像头大多数用的是定焦镜头,而不是自动对焦镜头,无法近距离对二维码对焦,因此很难完成识别,这类手机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很大,阻碍了二维码产业的推广。第二,商家也还不习惯给自己的产品加上专属二维码,将其融入自己的商业链条。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才能进一步思考商业模式。

芯片和无线互联网结合有前途

侨报:如果只是信息展示平台,那么它的发展必定受限。所以,“我查查”的目标是什么?

赵立新:在之前引起公众关注的“食品塑化剂”事件中,我们起了很重要的警示作用。当时海关公布了受塑化剂污染的900多种进口商品,我们把这些信息加进了信息库。消费者通过“我查查”扫描,可以知道你所要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受污染的批次。所以,我们不仅是能够提供价格信息,也提供了商品的品质信息。我们还推出了教消费者快速掌握查验扫描假烟假酒假药的功能。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专业的、有公信力的信息平台。通过商品的线上展示,给商家带来流量,为用户带去实用的商品信息。另外,实体门店也通过我们丰富的信息储备,而大大减少市场调查的工作量。

侨报:信息查询平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赵立新:移动互联网的第一要素是好玩,其实比价这个东西,还并不是那么绝对地实用。很多应用从好玩到完全的实用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信息查询平台,目标是将商品信息传递到每个手机用户手中,实现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延伸。

侨报:“我查查”的查询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但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如何能对消费市场产生深层的改变?

赵立新:当然了,由于条码比价的原理和技术方面很简单,我们也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快速认同。但后面遇到的问题会更困难,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部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在实体店购物,发展到上网购物,再发展到购物前,先用手机搜索一下后去购物,后面一个步骤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中,企业也需要一个技术上的储备。要看到,其实做集成电路,利用芯片和无线互联网的应用结合,是非常有前途的。

国内不需要这么多半导体企业

侨报:你还提到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半导体现在在各地尤其是开发区是个热门词汇。在你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看来,这样的同类企业遍地开花现实吗?

赵立新:产业大,各地都想分一杯羮,这可以理解。但中国企业想要在这个领域立足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是代工可以,一提到设计研发人才就寥寥无几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国内企业真正完全投入在半导体这个行业,风险很大。而且,国内其实也不需要这么多企业、开发区去做这行。其实,消费类电子产业在华南、华东等沿海地区还是有点发展优势的。总体来讲这个产业是“北方地区不容易做,中西部要谨慎做,华东地区要往高端即设计方面做”。

侨报:“我查查”在创业最初没有得到董事会的支持,没有资本的投入,起步很艰辛,现在发展得不错,又拿到二轮资本的注入。你怎么看待资本的现实?

赵立新:创业项目,在中国较易拿到投资,这点和北美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国内,投资者还会希望创业者一起承担风险,即创业者也要拿出一些资金来。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责怪投资者。资本市场一向是逐利的,风险投资从来不投资“风险”,只投资赢利和回报,这也很正常。在我看来,创业者与投资人出现问题,95%以上是经营上出了问题。你怎么可以要求一个生意人,一个资本拥有者都按照你的意愿来做,想明白了这点,创业者会少走很多弯路。

赵立新简介

赵立新于2003年创建格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并任首席执行官。创建格科微电子之前,赵立新先后就职于清华微电子(4.36,0.08,1.87%)所,新加坡国立半导体有限公司,美国ESST 有限公司,美国Advanc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rp 及UTSTARCOM在美国的研发中心等,从助理研究员晋升至研发主管。曾获“上海集成电路行业杰出贡献奖”、“中国2011年度电子成就奖”年度最佳创新人物奖。